抓质量 树品牌
加快推进我县烟草农业建设步伐
在2017年烟叶生产总结表彰暨2018年烟叶生产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杨定桃
2017年12月8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17年烟叶生产总结表彰暨2018年烟叶生产动员大会,主要目的是总结今年烟叶生产工作,表彰奖励一批先进典型,安排部署2018年烟叶生产工作。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充分肯定2017年烟叶生产成绩。
2017年,我县在国家烟叶行业“去库存、减调拨、控规模”的大形势下,经过全县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共同努力以及广大烟农的辛勤劳动,烟叶生产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全县7个乡镇43个村1109户烟农,共种植烤烟2.18万亩,收购优质烟叶5万担,实现烟叶税1400万元。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扶持力度。一是上下联动。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烟叶生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烟叶生产的组织和协调,制定了全县烟叶生产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和考核奖励办法。各种烟乡镇也相应成立了烟叶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担任组长,明确了分管副职和烤烟专干。全县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网络,为茶陵烟叶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广泛发动。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每一个种烟村、组,针对今年春季雨水偏多、土壤板结的不利条件,召开专题会议并现场指导烟农抢抓有利时节及时翻耕起垄、烧制火土灰、沤制土杂肥,为提升茶陵优质烟叶供给能力奠定了基础。三是政策推动。我县今年继续实行烟叶税分成政策,县财政从烟叶税中提取15%、15%和25%分别奖励给种烟乡镇、村和烟农,按12.5%的比例提取烟叶发展基金,专门用于烟叶发展。同时将烤烟生产纳入农业保险,政府与烟草部门共同出资近90万元支持烟农参加农业灾害保险,有力保障了烟农利益。
(二)狠抓技术管理,提高烟叶品质。一是实现“五个全面”。为扎实抓好今年烟叶生产工作,我们始终坚持把提高烟叶品质作为烟叶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实现全面推广翻耕起垄两步走、全面施用火土灰土杂肥、全面进行地膜覆盖、全面推行合作社专业化工场育苗、全面开展阶段考核。通过这五个全面,严格落实了烟叶标准化生产,切实提升了烟叶生产水平,提高了烟叶质量。二是严控采收标准。防止采青、采杂,严格坚持“下部叶适时采收,中部叶成熟采收,上部叶4-6片充分成熟集中一次性采收”的原则,实行许可制度,由烟叶培植员把握成熟采收的标准。三是强化业务培训。着力开展烟农专业化散烟分级培训工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户指导烟农除青、除杂和分级,不断提高烟农专业化分级水平,提升烟叶分级纯度。全年共开展烟农技术培训6000余人次,印发烟叶生产技术资料20000余份。先后组织烟叶管理人员、烟叶技术员、烟农三支队伍,分批次赴桂阳、浏阳、龙山、江华等种烟先进县市学习烤烟生产管理和种植技术,为全县烟叶生产提质增效注入了新的动力。四是分阶段考核。出台《茶陵县烟叶生产考核办法》,由县烤烟办牵头组织对全县7个种烟乡镇,43个种烟村烟叶生产技术管理落实情况进行阶段考核。2月份,考核大田深翻耕情况。3月份,考核烧制火土灰、沤制土杂肥情况。4月份,考核烟苗移栽地膜覆盖情况。5月份,考核大田管理的施肥除草、中耕培土、病害防治、打顶抹荪、优化结构情况。7月份,考核烟叶烘烤、专业分级情况。9月份,每天安排得力干部常驻烟站,对烟叶收购秩序、工作维稳、烟叶品质进行考核。通过严格考核,推动了各项烟叶生产技术管理措施的落实,促进了烟农种植效益的最大化。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大力开展职业烟农建设。利用烟农考核记录手册详细记录农事操作过程,设专人做好信息资料的采集,建立烟农档案,将其作为职业烟农评定和考核的重要依据;制定《茶陵县职业烟农评定和管理实行办法》和《茶陵县职业烟农考核办法》,根据“政府主导、烟农自愿、严格标准、动态管理”的原则,坚持优胜劣汰,按照职业烟农评价体系,建立市场主导的职业烟农培训机制,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讲诚信的职业烟农,有效提高了烟农队伍的稳定性和专业性。着力打造专业技术队伍。以乡镇烟站为依托,对集中连片种植烤烟面积250亩以上的村、组,配备了专职技术员,长驻农户,与烟农同吃同住同劳动,无偿提供全程技术服务,建立了一支技术精湛、作风优良的烟叶生产专业技术员队伍。同时,科学整合现有资源,将全县将全县小型专业合作社整合进综合型服务烟叶合作社——金犀烟叶合作社,开展运输、烘烤、分级、收购等专业化服务,更好地促进了烟农降本增效。
(四)夯实发展基础,完善烟基建设。2017年全县累计开挖疏浚衬砌硬化渠道23条,15.8公里,修建机耕路16 条,13.93公里,新建桥、涵、闸等附建物105处。投资38万余元,更换5个育苗大棚的棚膜,在烤房闲置期间完成163座烤房的改造和修缮,通过夯实基础设施,确保了今年育苗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规范收购秩序,确保烟区稳定。今年,我县实际产烟近6万担,而最终下达给我县的收购计划为5万担,产收矛盾较为突出。为规范收购秩序,维护烟区稳定,我们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及早谋划。针对产收矛盾,县烤烟办和烟草局及时制定《2017年茶陵县烟叶收购工作方案》,召开烟叶收购工作会议,对今年烟叶收购做了具体的安排和周密的部署;二是拓展渠道。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积极与周边烤烟生产县互通信息、互通有无,拓宽了业务渠道,稳定了烟农情绪。三是及时处置。各种烟乡镇高度重视烟叶收购工作,针对实际制定应急预案,每天安排得力干部到收购点值守,及时协调和解决收购中的矛盾和问题,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使今年烟叶收购工作提前圆满结束。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面临的困难和不足:一是烟农思想解放不够。受传统思想束缚,烟农“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生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够。二是种植管理还没有完全到位。相当一部分种烟大户在生产过程中为节约成本,劳动力投入不足,无法落实相关措施,往往广种薄收,质量欠佳、效益不高。三是思想认识存在差距。个别乡镇和村组重视不够,造成烤烟生产管理和技术措施落实困难。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逐一解决。
二、2018年度烟叶生产工作安排
2018年,全县烟叶生产工作要紧紧围绕“加强管理、夯实基础、提高质量、树立品牌、拓展市场”的指导方针,以增强市场竞争力为出发点,以提高烟叶质量为中心,积极转变生产方式,创新烟叶工作方法,加强烟叶生产管理,努力实现我县烟叶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强领导抓落实。烟叶生产对我县扶贫攻坚、农民致富、财政增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各涉烟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积极作为,主动担责,步调一致,不断增强责任感、危机感和市场竞争意识。县烤烟办要统筹、协调好全县烟叶生产工作,积极争取种植计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要加大对种烟乡镇、村的考核力度,充分发挥好全县烟叶生产的指导、督促、协调、考核等职能作用。县烟草局要积极配合市局拓展烟叶销售市场,积极争取按规划落实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着力加强对烟叶生产技术员的管理考核,落实技术措施,加强技术指导,努力提升烟叶质量;正确执行国家烟叶收购价格标准,公平、公正收购烟叶。各种烟乡镇要充分发挥好本辖区烟叶生产的组织、指导、督促、服务等作用。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做到烟叶生产各项工作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确保全县烟叶生产良性发展。
(二)优化布局抓控规。2018年,根据省市烟草局安排,我县按5万担烟叶种植计划落实种植面积,其中火田4060亩、腰潞3400亩、马江4800亩、枣市3140亩、界首3000亩、高陇1000亩、秩堂600亩。各种烟乡镇和相关部门一定要迅速适应烟叶产业发展的新常态,控规模、控产量、提质量,严格按照县政府下达的任务,认真落实烟叶生产种植计划,做到不超种,不少种,依据“1100株折合一亩”的标准,科学合理组织生产。同时要优化生产布局,根据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的原则,按照生态环境适宜、防灾能力较强、土壤条件较好、没有除稗残留的要求选择布局烟田,在集中连片、方便管理上出新招、见实效,宜大则大,能连不散,重点打造腰潞镇芙冲月岭2000亩,马江镇玄武长联末头以及枣市灵官3000亩精益生产示范片,重点培育20—40亩的种烟职业烟农,对种植面积超过50亩以上的大户切实调减面积,严格控制大户,严禁关系户,杜绝“一户多头”,着力发展中小户。
(三)突出质量抓管理。必须坚持以质取胜,始终把提高烟叶品质作为烟叶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提升我县烟叶质量水平。一要做实基础工作。全面推行翻耕起垄两步走,狠抓冬前深耕冻坯起高垄;全面推行火土灰使用普遍化;全面推行地膜覆盖;着力抓好中耕培土除草管理和后段生长期的打顶抹荪及烟叶结构优化。二要加强技术培训。强化对烟农各个生产关键环节的技术培训,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优化用肥配方,做到科学施肥,全面推广蚜茧蜂生物防治技术,加强中温中湿烘烤技术的应用,把烘烤作为提升烟叶质量的重要环节,大力推行上部4—6片烟叶充分成熟一次性采收烘烤以及专业化除青、除杂和分级的做法,提升烟叶分级纯度。三要严控收购环节。认真做好收购调拨工作,实行分部位、分时段收购,切实把控好收购阶段专人分级打包和专人仓储调运统计两个环节,严禁混部位分级、严禁以次充好混级、严禁提级上调。
(四)依据考核抓扶持。2018年,将严格开展阶段考核。由县烤烟办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在组织管理、苗前管理、大田管理和烘烤收购管理四个阶段,对各种烟乡镇、村进行督查考核。考核实行“分点对村”的模式,乡镇得分取所辖村平均分值。依据考核结果,确定种烟乡镇、种烟村及烟农的烟叶税返还、来年种植计划、生产环节技术补贴、年终评先评优等扶持和奖励力度,坚持赏优罚劣。
(五)创新模式抓发展。一是创新管护机制。按照“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种烟村民委员会作为基础设施管护主体成立专门管护班子,选择责任心强、办事公道、坚持原则的人员担任管护员,切实加强基础设施运行管护。同时,各种烟乡镇、村要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烟叶税收分成资金用于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的维护、更新和管理,并对随意拆除密集式烤房和恶意损坏育苗设施的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二是推进专业化服务。要紧紧围绕科学种植、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原则,以综合型服务烟叶合作社为载体,在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运输、收购等重点环节推行专业化服务,实现部门、乡镇、烟农资源共享、技术共享、信息共享。各部门、种烟乡镇要在政策上给予倾斜,资金上给予帮助,重点扶持烟叶生产专业合作社,实现烟叶生产的集群效益。三是培育职业烟农。要进一步完善职业烟农培养机制,严格评定标准,大力培养种植20亩以上40亩以下、综合素质高、管理能力强的现代职业烟农队伍。对职业烟农在金叶医疗帮扶、子女就学奖助、种植计划安排等方面给予更大的扶持力度,加快职业烟农培育进程。
同志们,烟叶产业是我县农业的支柱产业,县委、县政府连续11年把烟叶产业作为我县10大支柱产业之一。特别是在当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最后冲刺阶段,搞好烤烟生产,确保农民增收,更加容不得丝毫放松。我们一定要咬定2018年烟叶生产目标,抓质量,树品牌,全心全意服务烟农,尽职尽责投入工作,为加快推进我县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步伐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