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中国烟草总公司吴践志副司长一行汇报材料
茶陵县烟叶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
(2017年5月25日)
在国家烟草总公司的关心支持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抢抓机遇、抓紧实施烟草援建水源工程立项申报工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现将我县烟叶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茶陵县情
茶陵县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西麓,总面积2500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街道),总人口62万。古因陵谷多生茶茗而称“茶乡”,后因炎帝神农氏崩葬于“茶乡之尾”而得名“茶陵”。茶陵是历史文化名县。茶陵在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县,宋代曾为军,元、明、清曾为州。茶陵自古“农勤于耕、士勤于学”,历代兴办的书院数量达38所,居湖南各州县之首;科举考试中进士者127人,其中刘三吾、李东阳、张治、彭维新并称明清“四大学士”,素有“四相文章冠两朝”的美誉。李东阳开创的“茶陵诗派”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茶陵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以茶命名的行政县,炎帝神农氏在茶陵发现了茶,千年国饮,始于茶陵。
茶陵是红色政权摇篮。茶陵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六县之一,湘赣革命根据地重点县、模范县,是毛泽东同志亲手缔造的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的诞生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茶陵为革命牺牲了5万余人,有25位农家子弟成长为共和国开国将军,将军之多名列全国第九。茶陵是省级旅游强县。茶陵人杰地灵,风景秀丽,旅游文化资源得天独厚,素有“好山千叠翠、流水一江清”的美誉。佛道圣地国家4A级景区云阳山雄姿秀色,国家3A级景区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被列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线路之一,南宋古城、南浦铁犀、洣江书院等名胜古迹声名鹊起,东阳湖、中华茶祖文化产业园等旅游项目蓄势待发。2012年,茶陵县成功跻身湖南省旅游强县行列;2013年,茶陵县成功创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茶陵是湘赣边界中心县。茶陵是湘赣边界交通中心、特色产业集聚中心、文化旅游休闲中心、现代服务业暨商贸物流中心。境内拥有衡炎、泉南、岳汝三条高速公路和衡茶吉、醴茶两条铁路,106国道和320省道穿城而过,“3211”的大交通格局融通湘赣闽、连贯湘桂粤。茶陵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石资源20余种,其中钽铌矿储量居全国第一、亚洲第二,优质花岗岩储量达2亿立方米,水能开发量达20万千瓦。茶陵是全国商品粮、茶叶和生猪生产基地,是全国陶瓷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基地,是全国重点油茶县、省烟叶生产基地县,属国家级罗霄山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重点扶持县。近年来,茶陵县紧扣省委“四化两型”和市委“加快转型升级,奋力打造株洲发展升级版”的战略部署,围绕“奋力打造茶陵发展升级版,加快建成湘赣边界中心县”的发展目标和定位,全力“优环境、提效能、促升级”,发展“正能量”不断汇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发展质量明显增强,经济社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烟叶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情况
(一)建设情况。茶陵县自2005年开展烟叶基础设施建设以来,累计总投资2.2亿元,建设项目4532个,烟草行业补贴资金2.1亿元。投资措施包括烟水配套工程、机耕路、烟叶调制设施和烟用机械等,其中:烟水配套工程硬化沟渠602条266.17公里,整修或新建塘坝59座97.81万立方,投资5837.09万元;整修机耕道路72条37.73公里,投资913.79万元;烟叶调制设施新建密集烤房2818座,其中工场建造8处,集群建造66处,小改密500栋,投资1.21亿元;与烘烤工场合建育苗工场6处,育苗大棚30个4.07万平米,投资1799万元;烟用机械购置950台套,投资1404万元;烟田土地整理项目1个。
(二)布局情况。我县基本烟田面积10万亩,常年烟叶种植面积2万亩左右,主要分布在火田及马枣界2个基地单元的7个乡镇45村,烟叶调制设施覆盖7个种烟乡镇45个村,集约化烘烤覆盖达到100%。
(三)项目效益情况。一是改善了烟叶生产基础条件,通过水闸及排水渠道的疏浚整治,改善基本烟田灌溉面积8.5万亩,通过机耕路整修,改善近4.3万亩基本烟田生产运输条件。二是提高了烟叶科技化生产水平,项目通过烟叶调制设施改造的建设,为奠定优质、稳产烟叶基地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较为先进烘烤设备的配备,使烟叶生产流程体系得以健全和完善,使烟叶生产水平和集约化程度有明显提高;新农艺、新技术推广应用率达97%以上,提高了烟叶生产现代化水平。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稳步推进,全县已成立烟农专业化合作总社1家,分社12家,入社成员1416户,种植烤烟2.3万亩,组建专业化服务队伍60支,服务覆盖育苗、机耕、烘烤、分级、运输5个主要生产环节,大幅度提高了专业化服务水平以及多种经营的市场化水平,使合作社真正起到降本、减工、升质、增效的作用。三是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引水渠道的疏浚整治,不仅改善了项目区引排水条件,同时极大地改善了水位、水质状况,减少水土流失,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进一步增强了项目区防灾、抗灾减灾的能力。四是综合效益,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是践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具体行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举措。通过近几年烟叶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逐渐呈现规模种植,我县烟叶生产基础条件和烟叶基层建设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烟草企业的投入使得广大烟农亲身受益,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为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有力地促进作用;在烟农、企业、政府共同受益的同时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三、烟草援建水源工程情况
(一)概况。大垅水库属于茶水河流域腰陂河水系,位于茶陵县东北部的腰潞镇农元村境内,距县城28km。腰陂河是茶水河一级支流,全长24.9km,流域面积158.1km2。多年平均径流量1.265亿m3。水源发源于茶陵县腰潞镇左江村的泰和山和腰潞镇农元村的天子山,河流主要由左江溪和潞水溪两大支流汇集而成,而潞水溪的源头—天子山位于大垅水库坝址溪流上游。枢纽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7km2,占全流域的10.7%,干流长度2.3km,干流坡降为0.14,多年平均径流量1400万m3,多年平均流量0.5m3/s。
(二)背景。由于暴雨形成洪水,洪水峰高量大,陡涨陡落,流域内洪灾频繁,给潞水溪中下游两岸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该地区由于处于丘陵地带,年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旱灾频繁发生,加之调蓄能力不足农田灌溉保证率低,是我县干旱死角和人畜饮水困难严重的地区之一,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大垅水库曾经在一九九O年做了初步规划报告,并分别编入《茶陵县“九一五”计划(1995年)》、《2010年长远规划重点工程项目》、《株洲市‘十二五’水利规划》和《湖南省‘十三五’水利规划》中推荐的近期建设项目,但一直未能立项。
(三)工程量。水库枢纽由大坝、溢洪道与输水建筑物等组成,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治涝、农村饮水,并且有拦砂减淤的作用。坝顶轴长265m,最大坝高64m,坝顶高程295m,水库总库容1170万m3,最大防洪库容120万m3,正常水位292m,相应库容1050万m3,设计灌溉面积8.064万亩。主要工程量土石方489.62万m3,砌石10.74万m3,砼及钢筋砼9.53万m3,钢筋制安0.28万t。工程总投资估算为3.5亿元,其中工程部分2.56亿元,移民拆迁费0.89亿元,水土保持方案0.05亿元。工程建设用地总面积为600亩,其中永久征用耕地204亩,规划搬迁人口124人。工程移民安置以就近安置为主,以调查现有耕地为主的移民安置方式解决。
(四)效益。该工程建成后,可有效控制上游来水与下游腰潞镇的堤防相结合,将下游沿岸农田的防洪标准由2-5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可使原潞水集镇的防洪标准由现状的3-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该工程配合东坑水库、龙头水库运用,可削减茶水河中下游的洪峰,对完善茶水河防洪工程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可从根本上解决农元、田土、石陂、腰陂、马加、云盘、珍武等20个村的6.7万亩农田和1.3万亩基本烟田灌溉用水,并作为腰潞镇农村安全饮水补充水源工程,可解决0.8万人畜饮水困难。
(五)进展情况
1、遴选项目。2016年11月,县烤烟办、县水利、县烟草公司等相关单位,对进行县内规划的水库进行全面的遴选,最终将大垅水库确定为烟草援建水源工程项目。
2、成立工作机构。2016年12月29日,县人民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听取了《关于修建大垅水库的情况汇报》,同意成立茶陵县烟草水源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常务副组长,明确县水源办工作机构和职责,加强项目对接,扎实做好项目申报,确保成功立项。
3、学习借鉴。为提高项目申报的符合性,增加立项的成功率,县水源办先后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赴衡阳常宁等周边市县学习借鉴、交流经验,尤其是分享在申报过程中对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解决办法。
4、完成进度。2017年3月,通过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对大垅水库历时3个月的地质调查,得出结论为该水库具备成库条件,同时,通过省国土资源厅(湘压矿查[2017]069号)建设用地压覆矿产资源查询结果表明,无重要矿产资源和探采矿权。大垅水库勘察设计单位公开招投标通过省水利厅监管,在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标,中标单位为株洲市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和岳阳市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组成联合体,自进场开展工作以来,目前完成具体工作:
(1)测量已完成如下工作:枢纽工程(面积0.2km2、比例1:500)、库区(面积2km2、比例1:2000)、上坝公路(面积1.5km2、比例1:2000)地形图和两个坝线(比例1:100)的横剖面图的测量。
(2)地勘已完成如下工作:机动取芯钻探28孔、槽探16条、水平取芯钻探5孔、浅井钻探24孔、不良工程地质钻探10孔、标贯试验15次、动力触探4次、抽水试验1孔、注水试验2孔、降水试验2孔、取地表水样及分析4件、筑坝材料岩样及试验3组、筑坝材料土样及试验3组、裂隙统计剖面10处等,出具地勘初稿1份(含报告、图集、现场工作照片、试验资料)。
(3)水文复核了流域面积、干流长度和干流平均坡降,收集了各水文站、气象站的资料,计算了径流和洪水、泥沙。
(4)任务和规模论证了工程建设的必要性,确定了工程建设的标准、任务(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农村居民供水、生态),调查了作物种植结构,计算了灌溉定额,预测了需水量(灌溉、人口饮水),进行了水量平衡分析,基本确定了水库兴利库容、死水位,进行了洪水调节计算,基本确定了设计洪水位和校核洪水位。
(5)灌区调查并确定了灌区范围和灌溉面积,收集了基础水利设施资料,基本确定了渠线走向和配水方案。
(6)建筑物确定了工程等级(中型水库、Ⅲ等3级)和防洪标准,进行了坝址、坝线、坝型的比较,基本确定了坝线和大坝(主、副坝)坝型,选择了泄水、输水建筑物。
(7)建设征地与移民调查完成了对枢纽和库区范围内的人口、房屋及附属建筑物的登记、调查;基本选定了移民安置区的位置。
(六)后段工作
1、成立茶陵县大垅水库开发有限公司作为援建项目法人机构,制定运行机制、落实办公地点、办理相关证照、设立项目法人账户、明确法人、烟草、财政财务人员。从县水利局、移民局、烤烟办等相关单位抽调7名工作人员设立工作机构,按照部门职责县政府落实对口单位联系人员,包括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审计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城乡住房和规划建设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交通运输局、县环保局、县卫计局、县供电分公司、县文体广新旅局、腰潞镇等。县财政先期增加专项经费预算1000万元,作为援建项目专项工作经费,日常工作经费、技术申报专项经费、协调办证等费用采取报账制支出,目前支出费用成库报告费28.8万、勘察设计费695万、气象服务费1.5万等,共计727万元。
2、建设征地与移民调查计划本周进场对干渠、移民安置区及施工影响范围进行调查,对库区的土地、专项设施进行调查。移民安置区的测量、地勘:计划本周进场。灌区干渠:待业主、县水利局核定后,计划下周进行测量、地勘。地质灾害影响评价报告:正在恰谈中,需外委的专题报告正在联系设计单位。计划可研报告在5月底出初稿。
3、时间节点安排按照2017年预提报国家烟草局的援建计划,我县所有申报工作安排到本年度完成。根据县、市、省、国家四级审查批复安排,在本年度8月底完成所有申报资料并通过市级各部门审查,9月底初完成省级各部门审查批复,10月初报省烟草局评审,11月中下旬报省政府汇总去函国家烟草局立项审查。
四、几方面的请求
茶陵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六县之一,也是省级扶贫县,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开始种植烟叶,有着厚重的农耕历史气息,烟农耕种习惯良好,经历了旱地试种,烟稻连作,科技兴烟的三个阶段后仍止步不前,今天借此向国家烟草局吴践志司长一行提几个方面的请求。
(一)烟草援建水源工程立项。2012年,我县曾将油屋麻土水库联通工程和意心水库新建工程申报立项未果。“十三五”期间,烟草部门继续在主要烟叶产区稳定推进烟草水源工程建设投入政策,我县希望将大龙水库建设工程申报立项。该工程项目预计总投资金3.5亿左右。建成后,不仅能全面解决腰潞烟区的烟田灌溉问题,还能解决项目区人畜饮水困难,请求能在立项申报方面的支持和指导继续给予鼎力支持。
(二)马枣界标准化烟站项目建设立项。“十二五”末期,由于马江、枣市、界首镇群众种烟积极性异常高涨,烟叶生产规模不断壮大,三个乡镇烟叶种植面积已超过全县烟叶种植面积的50%,其中马江镇已成为全县种烟规模最大的乡镇之一,原有烟叶收购站点不能满足现有烟叶生产需要。因此,“十三五”期间,我县希望在马江镇另建一烟叶收购点,以满足未来茶陵烟叶发展规划的需要。目前,马江镇已初步完成收购站点建设的选址工作,特请求今年能继续将已有意向性马江烟站建设项目争取立项建设。
(三)烟叶种植计划。在近几年的烟叶“双控”形势下,我县一直是严格按照省烟草局下达计划种植,做到“稳得住上的去”的原则稳步发展,尤其近几年狠抓精耕细作,与县内农业等形成合力,推行深翻耕、撒石灰、高起垄三步走,烧沤制火土灰、土杂肥,地膜覆盖等提升烟叶品质的各项工作扎实推进,请求对我县的烟叶种植规模上予以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