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茶陵县烤烟办 > > 对烤烟产业发展的思考 茶陵县烤烟办

对烤烟产业发展的思考

钟思平

  烤烟产业是我县的一个传统产业,2006年以来更成为了我县的农业支柱产业。烟叶生产已发展成为全县广大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对我县扶贫攻坚、农民致富、财政增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茶陵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步入小康的重要途径。

  一、茶陵烟叶生产的主要优势

1、自然环境适宜。我县气候条件好,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 9℃,年平均降水量1373.4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744.4小时,无霜期290天,能满足多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特别适宜生产优质烟叶。境内土地资源丰富,耕地面积42.9万亩,其中水田36.91万亩,旱土5.99万亩,宜种烟耕地26.5万亩。耕地土壤多为红壤,土层深厚,土质肥沃、通透性好,最适宜烤烟等农作物生长。

2、人力资源丰富。我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有农业人口52万人,农村劳动力富足。自上世纪初起,我县的界首、马江、枣市等地就自发种植烟叶,七十年代开始种植烤烟,以后逐年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烟叶种植经验和先进的栽培烘烤技术。目前,农民种烟积极性相当高同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县烟叶生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烟农三支队伍稳定发展、逐步壮大,能够满足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交通条件优越。茶陵是湘赣边界中心县,是连贯湘桂粤、融通湘赣闽的交通枢纽,106国道、320省道、醴茶铁路、衡茶吉铁路交汇于此,衡炎高速、泉南高速、岳汝高速穿越境内,通衢南北东西,便于生产物资的内营,烟叶商品的外销。同时,我县农村公路发达,村村通水泥路,交通运输十分便捷。

二、近年烤烟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1、烟叶规模保持稳定发展。近年来,我县烤烟生产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稳中向好,烟叶种植面积、收购量保持平稳发展,种植计划稳定在5万担左右。2013年到2016年,我县共种植烤烟12.11万亩,收购烟叶26.37万担。

1   2013—2016年烟叶种植收购规模(万亩、万担)


2013 2014 2015 2016
种植户 1462 1573 1212 1171
面积 3.34 3.4 2.57 2.8
收购量 7.92 7.46 5.91 5.08

2、烟叶质量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为彰显“复合甜香香韵浓香型”的烟叶特色,不断提高烟叶质量,我们在生产技术管理上不断强化操作流程,重点建设生产管理、技术辅导、职业烟农等“三支队伍”;全面推广先进适用的新品种、新技术。做到四个100%:100%推广适宜茶陵生产栽培的优良烟叶品种、100%使用大棚漂浮育苗技术、100%采取配方平衡施肥技术,100%推广密集式烤房智能烘烤工艺。积极推广精益化生产,实行县办片、站办点、员办田的精益生产示范管理模式。全面推广“9+1”精益生产技术,开展了育苗工场、大田移栽2个环节作业工序化探索。

  3、烟叶生产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2013年—2015年,我们继续开展烟叶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两场”设施,新建烤房370座,育苗工场3处,为实现10万担的目标做好了必要设施设备准备。2016年,完成了马江玄武片区基本烟田土地整理工作,并积极向上争取水源工程建设计划,目前大龙水库已开始申报立项。同时,烟基建设从建设转向管护为重点,我县从2014年开始,每年从烟叶税返中提取1%用于烟基项目设施维护。2016年烟基项目设施维护费用提高到2%。

2 2013—2016年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


2013 2014 2015 2016 合计
烟水、路(条) 31 0 0 0 31
烤房(座) 160 210 0 0 370
育苗工场(个) 3 0 0 0 3
农机(台套) 288 125 30 0 443
国土整理

1 1 2
补贴金额(万元) 2239.4 2655 1875 1171.79 7941.19

 4、种植效益日益突显在上级烟部门的鼎力支持下,通过坚持大力发展烤烟生产,引导农民种植烤烟,增加收入,有效地改善了乡镇村经济状况。从2013年到2016年,烟农总收入达到36356.19万元;实现烟税收了7765.6万元。2015年、2016年受国家三年收购烟叶计划调减的影响,烟农总收入有所下降,但是由于优化调整生产布局,实现种植区域连片集中,职业化烟农进一步发展,烟农的户均收入依旧保持平稳增长。

     3 2013年—2016年烟叶种植社会经济效益(万元)


2013 2014 2015 2016
烟农总收入 9963.36 10391.8 7651.8 8349.23
户均收入 6.81 6.6 6.96 7.13
税收 2191.9 2286.2 1811.4 1580.30

5、保障措施日趋完善2013年—2016年,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一是烟叶税分别按15 %、15%和25%的比例奖励给种烟乡镇、村和烟农;二是县财政每年按全县烟叶税总额的12.5%提取烟叶发展金,按1%-2%提取烟基设施修理管护基金,专门用于发展烤烟生产。三是政府与烟草部门共同出资支持烟农参加农业灾害保险,烟农受灾后,经考核落实在专业参保公司获取赔偿,能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

4 2013年—2016年烟叶税返(万元)


2013 2014 2015 2016
乡镇 328.8 342.5 271.7 229.89
328.8 342.5 271.7 229.89
烟农 548.5 571.3 452.9 383.15

  三、下一步烟叶发展的基本设想

  1、加强队伍建设,创新组织形式。一是坚持优胜劣汰,按照职业烟农评价体系,建立市场主导的职业烟农培养机制,充分发挥烟叶收购质量杠杆的调节作用,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讲诚信的职业烟农,提高烟农队伍的稳定性和专业性,使其以烟为生,精于此道。二是进一步加强烟叶生产管理班子建设,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田间地头,善于调查研究,及时掌握烟叶生产动态和市场发展规律,强力推进烟叶工作科学开展,锻造一支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作风优良、富有战斗力的管理人员队伍,使其真正成为我县烤烟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三是创新烟叶生产组织形式,综合型服务烟叶专业合作社-金犀合作社为载体大力开展机耕、育苗、植保、运输、烘烤、分级等专业化服务,积极争创省级烟叶先进示范社,更好的服务烟农,提升烟农收益。

2、坚持以质取胜,提高烟叶品质。始终坚持把提高烟叶品质作为烟叶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提升我县烟叶质量水平,靠质量赢得市场,靠市场树立品牌,靠品牌促进发展。进一步深化部门、乡镇合作,系统制定改进措施,严格落实烟叶标准生产,持续开展烟叶精益生产,努力实现“五个全面”:全面推广翻耕起垄两步走,改善土壤疏松度,提高垄体质量,改变烟田土壤板结;全面推行合作社专业化工场育苗,减少烟苗病虫害,提高成活率,培育优质壮苗;全面施用火土灰土杂肥,补充土壤微量元素,增强土壤肥力,确保烟株营养充分;全面进行地膜覆盖,提升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减轻杂草和提高肥料利用率;全面开展阶段考核,加大烟叶生产工作落实力度,增强生产技术管理精益化,解决烟叶生产面临的质量、管理问题,切实提高烟叶质量水平。

  3、合理规划布局,开展产业扶贫。根据茶陵县现代烟草农业发展规划,重点培育火田、腰陂、马江、枣市、界首5个2万担以上的重点产烟乡镇,连片带动发展高陇、秩堂21万担以上产区。力争到2020年全县烤烟种植面积达到4万亩,收购烟叶10万担,成为全产烟重点县。同时,将烤烟产业作为茶陵县脱贫攻坚战中的支柱扶贫产业,大力扶持300余户贫困农户种植烤烟,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计划到2017年底基本脱贫,到2020年全面进入小康,让烤烟产业真正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色的扶贫产业、富民产业。

4、夯实发展基础,完善烟田建设。坚持基本烟田建设和保护实行整体规划、合理利用、用养结合、严格保护的方针在今后五年内,全县建立10万亩排灌自如、土层深厚、土壤理化指标合理、生态环境能满足优质烤烟生长要求的基本烟田。使烟稻轮作区的轮作周期达到2年以上,非烟稻轮作区的轮作周期达到3年以上,彻底解决部分烟田耕作层浅、土壤板结和养分失衡等问题。真正做到基本烟田数量能满足生产需要,符合耕作轮作要求。同时,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开展烟草援建大龙水库水源点及其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为我县烟叶产业可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四、烟叶生产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国家烟叶生产形势发生转变,“去库存、减调拨、控规模”成为新常态。我县烟叶生产规模较小,卷烟企业对我县烟叶依赖度不高,生产计划有被调减的趋势,烟叶产业保持稳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进一步发展壮大更是困难重重。

  2、烟农思想解放不够,生产管理技术措施落实还不完全到位。受传统思想束缚,烟农“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从“要我种烟到我要种烟”还没有完全转变,“科学种烟”意识不强,生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够。相当一部分烟农在生产过程中为节约成本,劳动力投入不足,无法落实相关生产管理技术措施,往往广种薄收,产量低、质量差、效益不好,严重影响全县烟叶品质,导致我县烟叶市场竞争力不强

3、烟叶生产无专用交通工具,严重束缚了工作的开展。烤烟生产涉及7个乡镇、50多个行政村、1000多户烟农,范围广、任务大、工作重。县烤烟办工作人员长年累月服务在基层,经常奔走在田间地头,下乡租车较多,而根据县公车改革有关文件计算允许租车费用仅4000多元,这远远满足不了烤烟生产的下乡需求。

五、需上级解决的事项

1、为了进一步加大烟叶生产计划争取力度,需县委、县政府设立专门工作经费,用于向省市烟草部门、湖南中烟公司、云南红塔集团等争取烟叶生产计划和重奖有功人员,将烟叶产业真正打造成我县扶贫攻坚、财政增收、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2、为了进一步加强烟叶生产管理,需县委、县政府督促有关种烟烟乡镇和种烟村切实加强烟叶生产工作的组织和领导,严格落实烟叶生产管理技术措施,并将烟叶生产考核同烟叶税返还和种植计划安排相挂钩。

3、为了持续加强对烟叶生产工作的扶持,需县委、县政府批准县烤烟办添置烟叶生产下乡车辆一台,方便烤烟办工作人员开展工作。